清晨六点,我背着画具溜进月沼边时,水面还浮着昨夜的月光。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正在摆三脚架,颜料盒在青石板上敲出清脆声响——这是宏村写生季特有的晨曲。作为穷游学生党,我攥着淘宝38元买的仿古扇面,准备开启一场艺术"薅羊毛"之旅。
南湖书院的白墙突然被朝阳点燃,我赶紧摸出炭笔速写。这时身后传来带着徽州腔的点评:"小同学,荷叶皴不是这样画的。"转头看见穿藏蓝对襟衫的老者,他手里毛笔在扇面上轻轻一点,黛色立刻在宣纸上晕开成远山轮廓。后来才知道,这位在墙角泡野菊花茶的老人,竟是某美院的退休教授。
蹭课攻略第一条:宏村写生基地的早课最易"渗透"。每天七点半,南湖边的"艺考突击班"会准时开讲,混入人群假装调颜料,就能免费听构图秘籍。我连续三天举着写生板当人形支架,不仅学会了"马头墙透视法",还蹭到半盒高级赭石膏。最惊喜的是某晚在承志堂后巷,撞见一群国画系学生围着投影仪临摹《富春山居图》,带队的助教居然招呼我:"站那么远怎么看笔法?"
月沼西侧的"画家村"是蹭示范的黄金地段。下午三点总有名家现场创作,我靠着帮老先生们洗笔换来了近距离观摩机会。有位画黄山云海的大师甚至让我试他的狼毫笔,笔尖触纸的刹那,突然理解什么叫"墨分五色"。当然也遇到过被识破的尴尬时刻——当某美院教授突然点名让我点评同学作业时,我脱口而出的"远山无脚"理论引得满场哄笑。
蹭课之外,宏村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。在敬修堂看光影如何爬上砖雕门楼,在树人堂观察百年银杏的枝干走势。有天清晨蹲在雷岗山画晨雾,偶遇来采风的版画家,他教我用水彩留白胶表现徽派建筑特有的"青白美学"。最奢侈的一课发生在雨夜,巷口写生小组邀我共享他们的皖南火腿,作为交换条件,要帮他们完成二十张速写作业。
离村那天,我在邮局门口摆摊卖写生作品。没想到买走《月沼烟雨》的游客,正是第一天教我画荷叶皴的老人。"丫头,"他把扇面小心收进竹筒,"艺术没有白蹭的课,只有没留心的眼。"回程大巴上翻看写生本,突然发现那些"偷师"来的笔法,早已变成自己手掌的温度。
(全文共998字)
实用tips: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