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四点,我站在五台山北台的山脚下,呼出的白气在头灯的光束里盘旋。背包里装着干粮、水和一张手绘的"五台山查票点分布图",那是昨晚在青旅里用两罐啤酒从一个山西老驴友那里换来的。地图边缘还沾着啤酒渍,像某种神秘的符文。
"从这里上北台,第一个查票点在法云寺后门,"老驴友的沙哑声音犹在耳边,"但巡山队六点半才上班。"我看了看表,距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。这不是我第一次尝试逃票,但五台山朝台路线复杂,查票严格是出了名的。据说去年有人被抓到,不仅补了全价票,还被罚在庙里扫了三天落叶。
初秋的五台山已经透着寒意。我沿着牧羊人踩出的小径向上攀爬,碎石在脚下滚动。黑暗中,整座山仿佛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钟声。地图显示绕过法云寺要穿过一片松林,但实际地形比想象的复杂——所谓的"松林"早已被去年山洪冲得七零八落,我不得不手脚并用爬过一堆倒伏的树干。
天光微亮时,我发现自己站在了法云寺的东墙外。透过晨雾,能看见两个穿橙色马甲的检票员正在门口抽烟。按照地图标注,这里本该是监控死角,但墙上新装的摄像头闪着红光。我蜷缩在刺柏丛后,突然意识到这张三个月前绘制的地图,在景区不断升级的防控措施前,正在快速失效。
七点二十分,我在澡浴池附近被穿着僧袍的巡查员拦下。他手里的智能终端显示着各路口监控画面。"施主,看您从北台方向过来,请出示门票。"他的语气比想象中温和。我掏出门票时,他忽然笑了:"其实您走的那条路,新装了三个摄像头。能完整走下来,也算缘分。"
后来坐在中台的斋堂里,喝着免费结缘的姜茶,我遇见几个同样"踩点"失败的驴友。来自天津的小伙子展示他手机里更新的查票点地图,上面的红点比我那张多了近一倍。"现在连放生池旁边都有人查功德簿,"他苦笑着,"去年还能靠翻墙的路线,今年全装了红外报警器。"
下山时我补了张电子票,系统自动关联了我的身份证信息。检票口的人脸识别屏上跳出我的照片,下面一行小字:"五台山智慧景区欢迎您再次朝圣"。回望群山,忽然明白这场猫鼠游戏的本质——在不断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面前,那些充满冒险精神的逃票路线,终将成为驴友口口相传的江湖传说。
回京高铁上,我删掉了手机里所有逃票攻略。窗外掠过的秋色里,五台山的轮廓渐渐模糊。或许真正的"逃票",从来不在山路的迂回处,而在我们总想用小聪明绕过规则时,错过的那些晨钟暮鼓的禅意。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