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,我蹲在平潭岛北港村一处僻静的礁石上,海水在脚下碎成闪着幽蓝荧光的浪花。突然有人轻拍我肩膀,回头看见民宿老板老林正举着手电筒,光束里漂浮着无数蓝色星尘——"四级了",他咧嘴一笑,牙缝里还沾着中午海蛎煎的葱花。
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平潭追泪。前两次跟着网红攻略挤在龙凤头海滩,只见到零星蓝光,像快没电的LED灯带。这次学聪明了,入住时直接塞给老林两包软中华,这个在岛上开了十年民宿的莆田人,终于神秘兮兮掏出自制手绘地图,上面用修正液标着五个歪歪扭扭的叉。
"四级蓝眼泪要讲究天时地利。"老林带我们穿过退潮后露出的海蚀洞时解释,月亮得是下弦月,风向要东北风,水温23℃最佳。他说话时总夹杂着闽南语词汇,把荧光海藻称为"海火娘",说它们像闹脾气的小姑娘,得哄着才能看见。
我们抵达的私藏点位是处马蹄形海湾,礁石上还留着老林上次带来的啤酒瓶。他教我们用手舀水泼向黑色玄武岩,刹那间岩壁上绽开蓝色闪电,比网红打卡点的荧光强烈数倍。同行女孩的白色裙摆沾到海水,顿时变成《阿凡达》里的发光植物,老林却说这不算什么,去年他见过更壮观的"五级泪潮",整片海像被倒进蓝墨水,"渔船开过去能照出龙王的样貌"。
追泪到后半夜,老林从防水袋里掏出保温杯,倒出的竟是热腾腾的线面汤。就着蓝光吃夜宵时,他透露这些点位都是跟老渔民换来的情报——西岸礁石群对应大潮汛,东沙湾要等西南风,最珍贵的观测点在退潮后会露出"荧光沙",捏一把能蓝到天亮。说着他突然噤声,指着海面某处:"看!蓝眼泪在谈恋爱!"原来当两股不同密度的洋流交汇,会形成旋转的荧光漩涡,确实像在跳华尔兹。
天亮前最后两小时,奇迹出现了。远处海面突然浮起大片蓝色光斑,随着波浪向岸边推进,像无数蓝精灵提着灯笼冲锋。老林兴奋地踩进浅滩,荧光没到他膝盖位置,每一步都溅起蓝色火星。他摸出手机录像,镜头却只拍到漆黑一片,"这东西啊,得用眼睛装进心里"。
回程时我问老林为什么不公开这些点位,他正把湿透的解放鞋往摩托车上绑:"去年有人带旅行团来,第二天沙滩上全是荧光棒包装。"摩托发动时,他忽然回头喊:"农历十八再来!我带你们找会发光的海螺!"排气管喷出的蓝烟,在曙光里像最后一缕倔强的蓝眼泪。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