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伴旅游,轻松交友,真实伴游交友网站
当前位置: 首页 / 伴游日记

南京红山动物园冷门展区:本土物种区探秘路线

发布时间:2025.08.26   阅读次数:448

温暖的弦

女, 40岁, 164CM , 中专以下 浙江 温州
南京红山动物园冷门展区:本土物种区探秘路线南京的秋意渐浓,我独行至红山动物园,本不为看那狮虎猛兽,却想瞧瞧那冷门的“本土物种区”。向来游园者多奔着珍禽异兽,而于

南京红山动物园冷门展区:本土物种区探秘路线

南京的秋意渐浓,我独行至红山动物园,本不为看那狮虎猛兽,却想瞧瞧那冷门的“本土物种区”。向来游园者多奔着珍禽异兽,而于自家门口的物种,反倒不甚了了。我亦如是,故今日决计探一探这被冷落的角落。

入门右转,沿坡上行,游人渐稀。道旁树木森森,秋阳透过枝叶,斑驳地洒在石板路上。不多时,便见一木牌,上书“本土物种区”,字体不甚张扬,颇有谦退之态。

先入目的是水獭展区。两只水獭在水中翻腾嬉戏,浑如顽童。它们时而潜水捉鱼,时而浮出水面,用前爪捧着食物大嚼。我立定观看,不觉已过二十分钟。旁有一童扯母衣问:“这是什么?”母答:“水老鼠罢。”我几欲纠正,却又咽下。想来这本土物种之“冷”,大抵源于此等无知了。

再往前,便是荒草地与灌木丛模拟区。其中有刺猬数只,蜷缩如球,若非标识指明,几乎与枯草团无异。一工作人员正投喂食料,见我专注,便过来讲解。言此间动物多为救助所得,非野生捕捉。“譬如那貉,原是市民后院所获,送来时已伤一足,现下虽愈,却不能再返自然了。”他指着一胖墩墩的貉说道。那貉似有所觉,抬头望我们一眼,又低头啃它的地瓜去了。

最令我驻足的,是湿地生态区。这里模拟江南水乡景致,芦苇丛生,水波微漾。其中有各种蛙类、龟类,甚至还有数尾中华鲟幼崽。标识牌上不仅介绍动物习性,更述及它们在城市扩张中的生存困境。一牌上写:“您的每一个小区池塘,都可能是它们最后的家园。”读之悚然,如冷水浇背。

绕至后区,见一舍中有野猪一家。大猪酣睡,小猪嬉闹。旁有一老人自语:“山里头多的是,有啥好看。”我暗忖:正因山里头日渐稀少,方在此得以一见。现代人对于身边物种的漠视,大抵如观野猪,总觉得“多的是”,直至某日忽然绝迹,方才惊觉。

此行最大收获,倒不在见了多少动物,而在观展设计之用心。每一展区皆不将动物单纯视为观赏物,而强调其与本地生态、与人类生活之关联。甚至有一区专门展示“城市中的野生动物”,有黄鼠狼、蝙蝠等常被人类驱逐之物。说明文字不带偏见,只客观陈述其生态作用,恳请公众包容共存。

夕阳西斜时,我走出展区,回望那片渐暗的林地。想来“本土”二字,不仅指物种之所属,更暗示一种态度——关注脚下土地,关心身边生命。当人们跋山涉水去寻找远方奇观时,往往忽略了最近处的奇迹。

红山动物园这一冷门展区,不张扬,不喧哗,如一本默默打开的地方志,记录着被我们忽视的邻居们的故事。出门时,我看见标识牌上的一句话:“了解是保护的第一步。”忽然觉得,这冷门展区,或许才是整个动物园最该热起来的地方。

人世间的道理,原来不止在万里之外,有时就在眼前方寸之地。只是人们惯常舍近求远,遂使近者沦为冷门了。
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

去伴游APP

扫描二维下载APP

手机端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