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五点半,我在荔波县城的小旅馆里醒来。窗外还是一片漆黑,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。我轻手轻脚地收拾背包,特意将防水袋和折叠水杯放在最外层。今天要实践一个大胆的计划——逆向游览小七孔,从东门进入,赶在大批游客到来前独享鸳鸯湖的宁静。
六点二十分,我拦下一辆当地人的摩托车。司机是个布依族小伙,听说我要去东门,露出惊讶的表情:"那边路不好走嘞,游客都从西门进。"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,晨雾像流动的牛奶漫过杉树林。当我们在七点整抵达东门时,售票窗口刚拉起卷帘,检票员正打着哈欠泡茶。门票机吐出票据的声响在空荡的广场上格外清脆,我是今天第一个入园的游客。
穿过检票闸机,扑面而来的是与攻略照片里截然不同的景象。没有拥挤的人潮,没有此起彼伏的导游喇叭声,68级跌水瀑布在晨光中像一串被朝阳点燃的水晶项链。我沿着木栈道逆流而上,脚步声惊起几只白鹡鸰,它们扑棱着翅膀掠过翡翠色的水面。这种逆向行走带来奇妙的时空错位感——瀑布本该是旅程的终点,此刻却成了开场白。
九点十五分,当我抵达鸳鸯湖时,整个码头只有三艘空置的铁皮船随波轻晃。管理员正蹲在岸边抽烟,见我来租船,掐灭烟头笑道:"你倒是会挑时候。"划离码头不到五十米,世界突然安静下来。双桨拨开墨绿色的湖水,船尾拖出的涟漪像展开的折扇。水底沉着千年古树的遗骸,在阳光折射下呈现出琥珀般的质感。有鱼群从船底游过,鳞片反射的光斑在湖底岩石上跳动,宛如水下星空。
十点过后,湖面开始出现其他船只。我靠岸系缆时,听见刚到的旅行团导游举着小旗喊:"抓紧时间!十一点要去小七孔桥拍照!"突然意识到自己正身处某个珍贵的时间缝隙——当主流游客按标准化路线涌向网红景点时,我意外获得了两个小时与世隔绝的漂流。回望逐渐热闹起来的湖面,那些争相拍照的游船让方才的独处时光愈发像一场幻梦。
午后从卧龙潭步行至小七孔桥,终于汇入主流游客队伍。擦肩而过的旅行团带着统一的遮阳帽,导游的扩音器里传出"这座桥有七个孔,所以叫小七孔"的解说词。我摸着口袋里被湖水浸湿的船票,想起鸳鸯湖管理员说的话:"你们这些年轻人啊,总能把景点玩出新花样。"或许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收集多少地标打卡照,而在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时空坐标系——比如这个清晨,整片湖泊只属于我和那些沉默的古树残骸。
回程大巴上,邻座姑娘翻看相机里的小七孔桥照片抱怨:"人太多了,根本拍不到干净的画面。"我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凤尾竹,嘴角不自觉扬起。那些挤在主流路线上的游客永远不会知道,当他们在网红桥边推搡时,有人正独自划船穿过被朝阳染成金红的湖水,船桨挑起的水珠里藏着整个鸳鸯湖的晨曦。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