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向来是个胆小的人。高楼不敢俯视,过山车不敢尝试,甚至连站在阳台上往下看,腿都会不由自主地发软。这次去张家界,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计划要走玻璃桥,我嘴上应着,心里却早已打起了退堂鼓。
到达张家界的第一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雾气缭绕的山峰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水墨画。我们住在武陵源景区附近的客栈,木质结构的房子透着古朴的气息。晚饭时,大家热烈讨论着明天的行程,玻璃桥是重头戏。我低头扒饭,听见心脏在胸腔里不安分地跳动。
"其实,我有点恐高。"我终于鼓起勇气开口。桌上突然安静下来,朋友们面面相觑。
"那怎么办?玻璃桥可是必打卡的地方啊。"小李惋惜地说。
"要不你在下面等我们?"小王提议。
我摇摇头:"我不想扫大家的兴,但真的走不了那种透明的桥。"
客栈老板正在旁边收拾碗筷,闻言插话道:"其实不去玻璃桥也能看到好风景。天子山的西海峰林就不错,路也好走,还能坐缆车上下。"
这个建议让我眼前一亮。第二天一早,我们兵分两路,他们去挑战玻璃桥,我则选择了天子山路线。
乘坐缆车上山的过程比想象中平稳。车厢缓缓上升,窗外的景色逐渐展开。起初我还紧闭双眼,直到听见旁边小朋友兴奋的惊呼,才敢慢慢睁开。云雾在山间流动,奇峰异石在雾气中时隐时现,宛如仙境。那一刻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张家界被称为"扩大的盆景,缩小的仙境"。
到达山顶后,我沿着修建完好的栈道漫步。这里的路宽且平缓,一侧靠山,另一侧虽有悬崖,但有坚固的栏杆防护。我扶着栏杆,小心翼翼地往下看——万丈深渊被云海填满,仿佛踩在云端。这种若即若离的高度感恰到好处,既让我领略到张家界的险峻,又不至于吓破胆。
途中遇到几位同样不敢走玻璃桥的游客,我们相视一笑,有种找到组织的亲切感。一位北京来的大爷告诉我,他十年前来过张家界,那时还没有玻璃桥,大家不也一样玩得开心。"旅游嘛,重要的是放松心情,不是非得挑战极限。"
中午时分,我们在山顶的餐厅会合。朋友们脸色发白地讲述玻璃桥上的惊魂时刻,说有人吓得趴在地上爬行,还有小孩哭闹不止。听他们描述那种透明的、悬空的感觉,我的腿又开始发软了。
"还是你聪明,选了个舒服的路线。"小李啃着玉米,含糊不清地说。
下午我们一起去袁家界。这里的"天下第一桥"是天然形成的石桥,厚实的岩石给人安全感。站在桥上俯瞰峡谷,视野开阔却不眩晕。我这才真正放松下来,开始享受张家界的壮美。夕阳西下时,金色的阳光洒在砂岩峰林上,千峰竞秀,美不胜收。
回客栈的路上,我翻看手机里的照片。虽然没有玻璃桥上那种惊险刺激的镜头,但每一张都记录着我真正享受的瞬间。恐高不是缺陷,只是个人的特质。旅游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网红景点,而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,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。
睡前,客栈老板告诉我,张家界还有很多适合恐高人士的路线:金鞭溪的平缓步道,黄石寨的环形游线,十里画廊的电动小火车...他说,大自然是宽容的,总会为每个人预留一扇窗。
我望着窗外月光下的山影,突然觉得,承认自己的恐惧并不可耻。重要的是,我们依然勇敢地出发,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。张家界的山石历经亿万年风雨,它们不会嘲笑任何人的胆小,只会以不变的巍峨,等待每一个愿意仰望的人。
第二天清晨,我在鸟鸣声中醒来。远处的山峰笼罩在晨雾中,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。今天,我要去金鞭溪走走,听说那里有清可见底的溪水,和不会让人腿软的平缓小路。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