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伴旅游,轻松交友,真实伴游交友网站
当前位置: 首页 / 伴游日记

恩施屏山峡谷悬浮船拍摄:30元让村民当摄影师

发布时间:2025.07.26   阅读次数:572

732Q020Q086

女, 37岁, 165CM , 中专以下 北京 北京
悬浮的30元:屏山峡谷的悬浮船与悬浮的人清晨六点,屏山峡谷的雾气还未散尽,我站在观景台上,望着下方那一泓碧水。峡谷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,阳光尚未直射谷底,水面平

悬浮的30元:屏山峡谷的悬浮船与悬浮的人

清晨六点,屏山峡谷的雾气还未散尽,我站在观景台上,望着下方那一泓碧水。峡谷两侧的峭壁如刀削斧劈,阳光尚未直射谷底,水面平静得像一块翡翠。这就是网络上疯传的"悬浮船"拍摄地——只需30元,就能让村民为你拍一张仿佛漂浮在空中的小船照片。

峡谷底部已经排起了长队。二十多条小木船在水面上一字排开,每条船上都有一位穿着土家族服饰的村民,手持一根长竹竿。游客们依次登船,摆出各种姿势,村民则熟练地用竹竿划动小船,使其停在最佳拍摄位置。快门声此起彼伏,一张张"悬浮照"就此诞生。

我排了约莫半小时,终于轮到我。船夫是个五十来岁的土家族大叔,黝黑的脸上刻满皱纹。"坐稳了,"他说着方言味浓重的普通话,"把手张开,像飞一样。"小船在他的操控下稳稳停在光线最佳处。我按他说的摆好姿势,听见岸上同伴的快门声。

"好了吗?"我问。 "再拍几张,"大叔说,"30块钱呢,多拍点。"

这句话突然让我感到一丝异样。30元,这就是我们这场交易的全部。我买他的划船技术和拍摄建议,他卖他的经验和体力。在这绝美的自然景观中,人与人的关系被简化成了一场30元的交易。

上岸后,我查看照片。确实很美——小船仿佛悬浮在翡翠般的水面上,背景是陡峭的峡谷,阳光透过雾气形成丁达尔效应,我伸展双臂的样子确实像在飞翔。这是社交媒体上最受欢迎的那种旅行照,足以收获上百个赞。

但我忍不住回头看那些仍在工作的村民。他们机械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:划船、停船、指导姿势、划回起点。一位大妈在等待下一批游客的间隙,掏出塑料袋里的馒头啃着。他们的脸上没有笑容,只有疲惫。这让我想起景区门口那块"中国最美悬浮船拍摄地"的广告牌,上面是笑容灿烂的游客,却没有一个村民的面孔。

中午时分,游客渐少。我看见早上载我的那位大叔坐在岸边石头上捶腰。我走过去,递给他一瓶水。"一天要划多少趟?"我问。

"旺季一天七八十趟吧。"他接过水,道了声谢,"淡季就少了。" "腰受得了吗?" "习惯了。"他笑了笑,"总比种地强。这活儿就干五个月,能挣两万多。"

两万多,平均每天不到两百。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这些游客花30元买到的不仅是照片,还有这些村民五个月的腰酸背痛。峡谷的水依然清澈见底,小船依然"悬浮"在水面,但这种悬浮背后,是另一种悬浮——这些村民悬浮在现代旅游经济的表层,既未被真正纳入,又无法脱离。

下午离开时,峡谷里又来了几个旅行团。村民们重新抖擞精神,划着小船迎接新一批追求"悬浮感"的游客。我在想,当这些照片被发布到社交媒体,收获无数点赞时,有多少人会想到画面之外的那些人?那些让悬浮成为可能的、自己却无法悬浮的人?

回城的车上,我删掉了手机里所有的"悬浮船"照片。有些体验本就不该被简化为一张照片,有些人也不该被简化为30元人民币的交易对象。屏山峡谷的美是真实的,但那种美里,应该也包括那些划船人的面孔与故事。

日记评论 发表评论

去伴游APP

扫描二维下载APP

手机端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端